大湾区是什么?包括哪些城市?大湾区的发展有什么优势?
来源:汇世网      时间:2023-03-10 10:08:54

大湾区是什么?包括哪些城市?

大湾区全称粤港澳大湾区(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缩写:the Greater Bay Area(GBA))。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具有漫长海岸线、良好港口群、广阔海域面。经济腹地广阔,泛珠三角区域拥有全国约1/5的国土面积、1/3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截至2020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达8617.19万人。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通信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无人机产业、机器人产业以及石油化工、服装鞋帽、玩具加工、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是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截至2022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GDP达到12.63万亿元。

大湾区的发展有什么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旧称粤江平原,简称“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濒临南海,是由珠江三大支流西江、北江、东江等在溺谷湾内合力冲积形成的复合三角洲。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是中国南亚热带最大的冲积平原。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组成。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以西,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等,总占地面积5.59万平方千米。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具有漫长海岸线、良好港口群、广阔海域面。经济腹地广阔,泛珠三角区域拥有全国约1/5的国土面积、1/3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南海,是距离南海最近的经济发达地区,是中国经略南海的桥头堡。临近全球第一黄金航道,是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要冲,是东南亚乃至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海上往来距离最近的经济发达区域。

2.气候条件良好:

粤港澳大湾区内珠江三角洲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终年高温、光照充足,夏季长、霜期短,降水丰沛,水热季节配合好等气候特征。年日照时数1900—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21—22℃,全年实际有霜期在3天以下。年降水量1600—2000毫米,降水以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冬季最少。每年4—9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0%左右,降水年变化呈双峰型,最高峰在6月,次高峰在8月。各大支流汛期错开,但夏秋多台风,洪涝威胁大。香港四季分明,冬季吹西北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偶有寒潮,最冷月平均气温15—18℃。澳门冬暖夏热,气候湿润多雨,干湿季明显。

3.人口众多: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7115.98万人。其中,内地九市常住人口6300.99万人、香港人口748.25万人、澳门人口66.74万人。

截至2020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达8617.19万人。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以汉族为主,汉族人口比重超过98.2%,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不到1.8%。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回族、满族、瑶族、苗族、黎族、畲族等。珠江三角洲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城市。

香港居民中,中国人占总人口的97.5%,大部分原籍广东,其次为菲律宾、美国、英国、印度、泰国、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和葡萄牙人。澳门居民以中国人为主,约占总人口的97%,葡萄牙人(包括在澳门的土生葡人)及其他外国人占3%,主要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人。

4.经济优势明显:

产业结构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香港、澳门服务业高度发达,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拥有高度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之一。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强化,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显。珠三角九市是内地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截至2018年末,粤港澳大湾区形成通信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无人机产业、机器人产业以及石油化工、服装鞋帽、玩具加工、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是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湾区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特殊优势,历来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截至2020年,前海蛇口、南沙和横琴三个自贸片区在投资开放、贸易便利、金融创新、粤港澳合作、政府管理体制等领域形成了584项改革创新成果。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是大湾区的中心城市,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是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数据

2020年末,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1.5万亿人民币(广东珠三角经济总量近9万亿元人民币、香港约2.7万亿港元、澳门约1944亿澳门元),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已经初具规模且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有重要位置。

截至2022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GDP达到12.63万亿元。

第二产业

截至2018年末,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669.29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6430.01亿元,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9908.60亿元。

第三产业

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货物贸易额超过2万亿美元,近三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平均存量超过1900亿美元,占全国(不含港澳台)的1/4。

截至2018年末,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旅游收入9126.46亿元,香港旅游收入2299.13亿元,澳门旅游收入570.25亿元。

截至2018年末,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进出口总额68613.78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350.73亿元;香港进出口总额74969.66亿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7653.82亿元;澳门进出口总额837.09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73.65亿元。

5.交通运输便利: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条件便利,拥有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广州、深圳等重要港口,以及香港、广州、深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

截至2017年底,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超过4000千米,是全国高速公路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核心区的路网密度已经超过纽约、东京、伦敦三大湾区;水运方面,基本形成了以西江干线和珠江三角洲“三纵三横三线”为骨架的江海直达、连通港澳的高等级航道网。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已经超过6000千米,位居全国的前列;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沿海港口和机场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000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民航旅客吞吐量超过2亿人次,均位居全球湾区之首。

2018年4月,广东省发改委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20-2030年)》编制工作,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建成“一小时城轨交通圈”。

截至2018年末,粤港澳大湾区有机场7座,旅客吞吐量2.15亿人次。大湾区内地九市通车里程62670千米,香港公共道路2123千米,澳门道路行车线449千米。